摘要:質量檢驗就是對產品的一項或多項質量特性進行觀察、測量、試驗,并將結果與規定的質量要求進行比較,以判斷每項質量特性合格與否的一種活動。
質量檢驗職責
質量檢驗就是對產品的一項或多項質量特性進行觀察、測量、試驗,并將結果與規定的質量要求進行比較,以判斷每項質量特性合格與否的一種活動。
質量檢驗是質量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,它具有鑒別、把關、預防、報告職能,即可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出,又為預防不合格提供依據。
1、鑒別職能
根據技術標準、產品圖樣、工藝規程或訂貨合同、技術協議的規定,采用相應的檢驗方法,觀察、測量、試驗產品的質量特性,判定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,這是質量檢驗的鑒別職能,鑒別是“把關”的前提,通過鑒別才能判斷產品質量是否合格,否則難以實現質量“把關”的功能。因此,鑒別職能是質量檢驗各項職能的基礎。
2、把關職能
把關的職能是質量檢驗最重要、最基本的職能,也可以稱其為質量保證的職能。
在生產過程中,產品質量受各種因素(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、測)的影響,各過程(工序)不可能始終處于等同的技術狀態,質量波動客觀存在,為了確保產品質量,必須對產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。
根據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,對原輔材料、半成品、成品進行多層次的檢驗和實驗,以免將不合格品投入生產或轉入下道工序或出廠, 起到“把關”的作用。只有通過檢驗,實行嚴格把關,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產、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轉序、不合格成品不出廠,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。
3、預防職能
現代質量檢驗不單純是事后“把關”,同時起到預防和減少不合格產品的作用。質量檢驗的預防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① 首件檢驗和巡回檢驗
批量生產時,對每一個生產班組或生產狀態變化(指操作者更換或生產設備、工藝裝備調整等)后作業(加工)完成的第一件產品,一般進行首件檢驗,只有首件檢驗合格后才能進行正式作業(加工),目的是預防出現系統的不符合或成批不合格品。而正式作業后,為了及時發現作業過程是否發生變化,還要定時或不定時到作業現場進行巡回抽查,一旦發現問題,可以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。
②
進貨檢驗
,過程檢驗和最終檢驗
廣義的預防作用,實際上進貨檢驗,過程檢驗和最終檢驗,即起到把關作用,也起預防作用。前過程(工序)的把關,對后工序就是預防,特別是應用現代統計方法對檢驗數據進行分析,找到或發現質量變異的特征和規律,利用這些特征和規律改善質量狀態,預防不穩定生產狀態的出現。
③
工序能力
的測定和控制圖的使用
通過計算工序能力指數和
控制圖
的使用,反映工序狀態是否受控,是否出現了異常因素,及時調整或采取有效的技術、組織措施,提高工序能力或消除異常因素,保持過程(工序)的穩定性,以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。
4、報告職能
報告職能也就是信息反饋的職能。通過對質量檢驗獲取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,評價產品的實際質量水平,以報告的形式反饋給管理決策部門和有關管理部門,為質量控制、質量改進、質量考核、質量監督以及管理層進行質量決策提高重要信息和依據。
質量報告的內容,不同的組織根據反饋的對象、反饋的目的、反饋的要求不同是不同的。
檢驗的鑒別、把關、預防和報告職能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.只有充分發揮檢驗的這四項職能,才能有效地保證產品質量。
質量檢驗的方式
質量檢驗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標志進行分類。
(1)按檢驗的數量劃分為全數檢驗;抽樣檢驗
(2)按質量特性值劃分為計數檢驗;計量檢驗
(3)按檢驗技術方法劃分為理化檢驗;感官檢驗 ;生物檢驗
(4)按檢驗后檢驗對象的完整性劃分為破壞性檢驗;非破壞性檢驗
(5)按檢驗的地點劃分為固定檢驗;流動檢驗
(6)按檢驗目的分:生產檢驗、驗收檢驗、監督檢驗、驗證檢驗、仲裁檢驗
(7)按供需關系分:第一方檢驗 、第二方檢驗 、第三方檢驗
質量檢驗的步驟
1、檢驗的準備。
•
熟悉規定要求
•
選擇檢驗方法
•
制定檢驗規程
2、獲取檢測的樣品。 3、樣品和試樣的制備。
4、測量和試驗。 5、記錄和描述。
6、比較和判定。 7、確認和處置。
質量檢驗的方法
質量檢驗的方法一般有兩種:
1.全數檢驗;
2.抽樣檢驗。
根據產品的不同特點和要求,質量檢驗的方式也各不相同:
1.按檢驗工作的順序分,有預先檢驗,中間檢驗和最后檢驗。
2.按檢驗地點不同,分為固定檢驗和流動檢驗。
3.按檢驗的預防性可分為首件檢驗和統計檢驗。
近年來,伴隨著我國制造業、建筑業和水利、環境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外貿易持續增長,我國質量檢驗檢測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。
|